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传染科 > 病毒性肝炎 > 丙肝
编号:13353938
丙肝高危人群:定期筛查不可少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6年10月29日 保健时报 第1098期
     丙肝与乙肝相比,发病更具隐匿性。研究表明,80%的丙肝患者很少或者无明显症状,患者常常仅仅只是感觉乏力,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肝区不适,食欲不振、恶心等其他症状。这就导致了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。

   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,丙肝可分为输血后和散发型丙肝两类。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就是通过输血和应用血液制品感染。另外一部分散发性丙肝的感染途径可能与针刺文身、皮肤损伤、静脉药物依赖、血透、母婴以及性接触传播等有关。所以以下几类人群是丙肝高发人群,应格外重视。

    1. 输过血液制品的人群尤其是在1996 年之前接受过输血和血液制品(如免疫球蛋白、丙种球蛋白等)治疗的人群。那是因为1989 年人们才开始认识丙肝,受限于当时的检测水平,我国直到1996 年后才开始在血液制品中普及筛查HCV。但是丙肝存在“窗口期”,目前还不能百分之百筛查出丙肝病毒,所以有过输血史的人群一定要注意筛查HCV感染。

    2. 静脉药物依赖者主要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吸毒的人员,由于共用注射器相互感染导致的。在吸毒人群中,静脉吸毒者的HCV感染率高达61%~64%,显著高于非静脉吸毒者。

    3. 血液透析和器官移植者主要与长期反复多次输血,消毒隔离不严、未使用一次性透析器所致的交叉感染等原因有关。

    4. 多个性伴侣者性传播是HCV 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。研究发现,伴有其他性病者感染HCV 的概率要高于一般健康人群。

    5. 婴儿主要是有HCV感染的母亲通过宫内感染而来,一般转归较好。

    6. 其他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消毒不严的牙科治疗,输液打针,以及文身、穿耳洞等行为的人群,也可能会感染HCV。

    其他如经常与血液接触,有针刺感染风险的医务人员,也要警惕HCV感染。

    我国公众对丙肝的认识远不及乙肝,但是丙肝的危害与乙肝相比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我们应该重视丙肝的筛查,早发现,早治疗,避免丙肝带来的健康隐患。, 百拇医药(陈京龙(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肿瘤科主任))